基因改造對人口需求的影響? *本頁資料來源: USSEC https://goo.gl/fkCY2t |
傳統農業社會的耕作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今人口的需求。 單就黃豆來說,1950年黃豆產量是1700萬噸,2010年全球需求逼近2.5億噸。需求增加除了人口膨脹因素之外,經濟發展也帶動消費能力的提升。以擁有十四億人口的中國為例,1995年之前,中國黃豆年產量約在2,200萬噸左右,還能出口,但2010年中國從海外進口的黃豆就高達5,000萬噸。 *本頁資料來源: USSEC https://goo.gl/fkCY2t
|
基因改造對其他產業有什麼貢獻呢? |
基因改造黃豆不僅解決人類的糧食問題,黃豆粉也應用在淡、海水魚蝦類、畜牧業。 許多結果證實,農業生物科技可以為農民、消費者及環境帶來顯著的好處,可以讓人類有永續的未來。消費者受益於安全、健康、豐富的糧食,農民獲得較高的生產力及收入,但最重要的是,生物科技有助於保護環境、降低農業化學應用及減少碳排放。 |
我們身邊還有哪些食物經過基因改造? |
目前美國有8種基因改造作物在市銷售:玉米(非甜質與甜質)、黃豆、棉花、油菜、苜蓿、甜菜、木瓜與美國南瓜。 |
基因改造技術除了用在食物裡,其他產業也有嗎? |
基因改造技術也應用於
|
基因改造在醫學方面有哪些貢獻? |
目前使用的一些血清及胰島素皆是基因改造在醫學方面的貢獻。 Alan McHughen是一位生物技術專家與遺傳學家,他說基因像食譜一樣,會告訴細胞如何去製造一些特定蛋白質。有(或無)特定蛋白質(或稱為酶)會讓植物、動物或微生物具有某一性狀。 例如,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有助於控制哺乳動物血糖。20世紀80年代以來,糖尿病患者所用的胰島素是通過基因改造細菌嵌入胰島素基因生產的。儘管細菌自身沒有胰島素基因,但細菌仍能讀懂並按照人體基因食譜來製備與人體細胞所製成的相同胰島素。細菌來源的基因改造胰島素從細菌培養物中提取而得,並提供給糖尿病患者。 |
基因改造作物對環境有什麼好處? |
因減少殺蟲劑噴灑而使更多昆蟲與鳥類得以存活,因農田更加多產而使野生環境得以減小壓力,降低碳排放、除草劑與保護性耕種條件下得以減小水土流失,低氮、低磷的飼料作物所減少的畜牧業對環境的影響。 2012年,中國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他們通過20年來生物技術棉花的研究發現,生物技術棉花為環境帶來顯著的益處,種植在相鄰農田的非基因改造作物也從中受益。 |
基因改造作物有威脅其他物種的生物多樣性嗎? |
沒有可靠證據表明基因改造作物比傳統作物更難控制,也沒有證據表明基因改造耐除草劑作物會帶來比其他方式種植的耐除草劑作物更棘手的雜草問題。 英國一位著名生態學者經歷長達十年的研究發現,基因改造抗除草劑作物不會存留於野生環境之中,也不比其他未經改良作物對其他植物的生長環境具有更大的侵略可能。基因改造抗除草劑作物不可能自然播種,也不可能自續種植,不會流入周邊環境。 2002年,英國著名的英納斯研究中心(John Innes Center)的一群科學家在一篇關於基因改造作物對環境影響的論文中總結道:“我們找不到任何令人信服的科學證據,能夠證明基因改造作物與非基因改造作物有著本質性的區別。” |
因為基因改造農作物導致蝴蝶及蜜蜂死亡? |
基因改造抗除草劑作物不僅通過減少使用除草劑帶來更清潔的土壤與水環境,而且大幅促進免耕農業的應用,將水土流失與排入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減少到最小。 據美國農業部2002年的《農業前景概述》(Agricultural Outlook Summary)稱,一般而言,相較於正被歐洲與美國逐步禁用的傳統除草劑,可以施用到基因改造抗除草劑作物上的除草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更少。新一代除草劑在環境中效用期更短,對野生動植物與人類的毒性更低,不是迅速降解為無害的副產品(二氧化碳與水),就是緊緊附著於土壤顆粒而不會滲入飲用水源中。 多項研究表明,抗除草劑作物非但沒有危害環境,反而通過減少墾地需求,極大地改變美國農業的面貌。 |
基因改造作物如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
基因改造作物通過減少耕作、減少使用柴油和化學製劑來造福環境。從減少燃料使用到土壤固碳,減排量相當於馬路上少了1190萬輛車,相當於英國所有登記車輛的41%。 |
基因改造作物對於自然環境是不是具有潛在的危險性? |
沒有證據表明基因改造作物比傳統或有機等同作物更具危險性。 2003年,關於此問題的完整綜述由紐西蘭Tony Conner、Travis Glare及荷蘭Jan-Peter Nap發表在英國期刊《植物學雜誌》(Plant Journal)上。他們評估250篇已發表涉及各種環境影響的研究論文,包括雜草性、基因水平漂移、生態、生物多樣性及其他與基因技術相關的憂思。最終的結論是,許多歸咎於基因改造作物的問題並不存在,有些確實存在的問題同時也發生在傳統作物與有機作物上。 綜述的主要結論有:
至今發現的所有副作用事例(如果是真的)都是很次要的,並未在生態系統的層面顯現出問題。基因改造作物大幅減少殺蟲劑使用量,也為非目標昆蟲與總體的農業生物多樣性帶來伴生的益處。 |
基因改造作物在那些國家有耕種呢? |
基因改造作物的主要生產國包括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巴西、中國與南非。 西班牙30 %以上的玉米是基因改造玉米,該國2013年種植面積較2012年增加了20655公頃。 澳大利亞與印度是基因改造棉花的重要種植國家。其他批准商業化種植基因改造作物的國家還有布基納法索、玻利維亞、埃及、墨西哥、洪都拉斯、哥倫比亞、智利、烏拉圭、巴拉圭、捷克、葡萄牙、菲律賓、羅馬尼亞與斯洛伐克等。 基因改造作物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廣泛種植,開發中國家種植的基因改造作物面積占全球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而且開發中國家推進基因改造技術應用的速度比已開發國家快兩倍。 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2014年2月發佈的年度報告,2013年全球有27個國家、超過1800萬農民種植基因改造作物,其中百分之九十是發展中國家資源匱乏的小農戶。(參閲http://www.isaaa.org/) |
歐盟有沒有禁止種植基因改造作物呢? |
沒有。歐盟不僅進口,而且還種植基因改造作物。 歐盟有特定的法律用於進口、加工與種植基因改造作物與食品。歐盟每年從美國與南美洲進口基因改造黃豆超過3000萬噸。 |